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JD Lin | Graphic Designer & illustrator

  • HOME
  • PORTFOLIO
  • ILLUSTRATION
  • SERVICES
  • DESIGN INSIGHTS
  • …  
    • HOME
    • PORTFOLIO
    • ILLUSTRATION
    • SERVICES
    • DESIGN INSIGHTS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JD Lin | Graphic Designer & illustrator

  • HOME
  • PORTFOLIO
  • ILLUSTRATION
  • SERVICES
  • DESIGN INSIGHTS
  • …  
    • HOME
    • PORTFOLIO
    • ILLUSTRATION
    • SERVICES
    • DESIGN INSIGHTS
broken image

設計部門不是「美編中心」

企業內部設計團隊如何擺脫打雜命運?

在公司裡當設計師,是不是越做越像修圖小幫手?

很多企業內部的設計團隊,日常任務都離不開「Banner 排一下」、「PDF 幫我改版」、「Logo 放大一點」……這種情況下,設計師的角色被誤解為只是美工或排版工。

但問題不在於設計師,而在於設計部門沒有站穩「策略性資源」的角色。

根本問題:設計被當成「輸出服務」而非「思考資產」

這樣的誤會,常見於成長中的中小企業或新創團隊。當設計變成流程最後一環,變成「美化」或「修圖」,團隊自然無法看見其價值。

真正的設計,應該參與以下環節:

  • 品牌策略與識別規劃
  • 產品流程與用戶體驗設計
  • 商業溝通的視覺化與轉譯
  • 客戶提案與行銷資源的整合視覺

如何讓設計部門不再只是「被動支援部門」?

這不是改個職稱或發個簡報就能解決的,而是要讓整個團隊「看到設計的商業價值」。以下是轉型的三個具體做法:

  1. 設計參與早期決策流程
    不再只是收到 brief 才開始動手,而是在需求生成階段就提供視覺與用戶觀點。
  2. 數據與設計結合,證明成果
    舉例:Landing Page 改版前後的轉換率、品牌設計升級後的印象評分變化等。
  3. 建立標準化設計流程與規範
    減少「來回修正」的溝通成本,提升跨部門信任與依賴度。

結語:設計部門不是工廠,而是價值放大器

當設計部門從「執行中心」轉為「策略資源」,整個團隊會開始意識到:設計不只是輸出,而是企業溝通、用戶體驗與品牌資產的中樞。

不要再做美編,開始做影響力。

訂閱
上一篇
「極簡主義」已過時?
下一篇
設計師不只是畫圖的
 返回網站
頭像
取消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